轉職日記八:過程與結果

更新日期: 2024 年 12 月 15 日

今天是開始轉職第 12 週,同時也是開始進行分組專案的第一週。

從分組後我就可以感受到,每個人身上的肩負的壓力,除了助教的進度要求,還有自己對於專案的期待與要求。

我認為這種自我要求,對於專案可能是正向的推力,也可能會成為專案前進的阻力。

關鍵的差異在於,每個人是如何看待「過程」與「結果」這兩個方面。

你可能會想說:「廢話,我都繳了這麼多錢報名補習班,怎麼可能不重視結果。」

確實如此,在任何一個職場中,證明能力的唯一形式,就是工作結果。老闆不會為能力付錢,而是為結果付酬。

我記得在某一天上課時,老師還強調:

寫程式跟求職很像,是非黑即白的事。會寫就是會寫,不會就是不會。實力有到就會錄取,實力太差就會被刷下來。

但這種思考模式,同樣可能導致我們太注重結果。一旦急於求成,心態就容易失衡,步調就會紊亂,帶來無盡的惆悵、焦慮甚至自我懷疑。

例如上週我完成了培訓班出的「糖果題」,這 50 道程式邏輯題目花費我接近一個月的時間,利用上課空閒之餘,慢慢推進解答而成。

照理來說,這應該算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學習里程碑,但這個成就卻消失得非常快,並在內心出現了自我否定的想法:

「完成這個沒什麼,去外面找工作根本不會看這些東西,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,不用太開心。」

這件事是讓我意識到,我可能出現了成功焦慮症的部分症狀。

當下我立刻決定給自己多點時間,騎著我的公路車去附近好好運動,讓自己適當的休息一下。

有些人可能會想用「硬撐」的方式,試圖說服自己撐過這一個月,只要找到工作就沒問題。

但試想,如果開始上班後的每一天的生活節奏,都如同參加培訓營時高壓與快節奏,我們這次要怎麼「撐」一個月、一年甚至十年呢?

因此必須承認,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。

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優秀,不可能一下子就減掉肥肉,不可能一下子就培養出一個好習慣…

舉例來說,拿我最近製作的圖片上傳功能來說,以結果來看只會有兩種可能:「做出功能」與「沒做出功能」。

但若我們將這個功能拆解開來,它還可拆解成仔細的局部功能。

甚至以更細小的方式檢視,還可以拆解成每一行代碼去實踐。

若我們選擇重視過程,將階段性的小目標視為重點,不斷累積與成就這些細小的任務,終將會堆疊、累積,最後完成整個大目標。

在這過程中的學習,一定會比為了應付截止日而交出的成品,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觸。

比起達成目標,更重要的是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。當你付出了足夠多的心力,自會有所收穫。

生活其實就像一串珍珠項鍊,每一顆珍珠都代表著當下的一個瞬間。

如果我們總是盯著項鍊的另一端,渴望看到那顆最大的珍珠,那麼我們就會錯過欣賞手中這顆珍珠的美麗。

因此,我們應該學習把注意力拉回現在,珍惜每一個當下的瞬間。

不管當下是焦慮、難過、平淡、開心,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嘗與用心體會。

這樣當我們回過頭來看,你會發現自己這段期間過得充實又滿足。

本週推薦歌曲: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