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WS ECS Service 是什麼?讓你的容器穩定跑起來的關鍵機制

更新日期: 2025 年 6 月 17 日

在容器化部署中,把應用程式封裝成 Docker 映像檔已經成為現代開發的基本功,但你是否曾經想過:

「如果我想讓一個應用程式一直穩定地跑在雲端上,該怎麼做?」

這時候,Amazon ECS(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)就派上用場了。

本篇文章將聚焦在其中的核心概念——ECS Service,解釋它的角色、用途、背後的運作機制,以及如何與 Task、Cluster 協同合作。

什麼是 Amazon ECS?

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(簡稱 ECS) 是 AWS 推出的一套 容器編排服務(Container Orchestration Service)。
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位專業的「容器管理員」,負責協調並自動處理下列事情:

  • 哪裡該啟動容器?
  • 該同時跑幾個?
  • 容器掛掉怎麼自動補上?
  • 怎麼把使用者的流量導到容器?
  • 如何監控執行情況?

簡單來說:

你只要提供 Docker 映像檔(Image) 和想要的運行設定,剩下的 ECS 幫你搞定!

為什麼我們需要 ECS?

在 ECS 出現之前,如果你要讓應用程式以容器形式上雲運行,通常得經歷以下繁瑣流程:

  1. 自己建機器(VM):買 EC2、開啟、設定作業系統
  2. 手動安裝 Docker:SSH 進 VM 裝 Docker 引擎
  3. 自己拉 Image、啟動容器
  4. 設定網路與開放 Port:確保用戶可以連進來
  5. 建立監控機制:容器如果 crash 要自己重啟
  6. 處理負載平衡與擴展:流量變多要手動開新容器並接進 ALB

這樣做不只花時間,還很容易出錯,特別是當你要部署「多台容器、多個服務」時。

有了 ECS,事情變得簡單許多

ECS 幫你把上面那一堆繁雜的工作「自動化」了。
你只需要做三件事:

  1. 撰寫好 Dockerfile,製作出你的應用映像檔
  2. 上傳映像檔到 Amazon ECR(或 Docker Hub)
  3. 在 ECS 中定義好想要的執行方式(CPU、記憶體、執行幾個、用 Fargate 還是 EC2)

剩下的,像是:

  • 資源分配(在哪台機器跑)
  • 自動補掛的容器
  • 連接負載平衡器
  • 監控與記錄 log
  • 流量調度與自動擴展

全部由 ECS 幫你處理。

ECS 核心特性一覽

Amazon ECS 之所以成為企業與開發者部署容器化應用的首選,關鍵在於它具備「高度自動化、彈性運行、彈性收費、支援多場景」等優點。

完全託管的容器執行平台

在傳統架構中,部署一個 Web 應用通常要經歷以下繁瑣流程:

  • 租一台主機(VM 或 EC2)
  • 自己安裝 Docker
  • 撰寫腳本啟動容器
  • 監控應用是否掛掉、需不需要重啟
  • 要求能外部訪問還得設定 Port、Load Balancer、網路安全群組…

但使用 ECS 之後,這些你幾乎都不需要做

你只需要:

  • 建立 Docker 映像檔
  • 定義任務內容(使用 Task Definition)
  • 一鍵部署到 ECS

ECS 就會自動幫你完成:

  • 安排容器在哪裡運行(Fargate 模式不需要你管理機器,EC2 模式幫你排程資源)
  • 啟動與管理容器生命週期(自動重啟、異常恢復、健康檢查)
  • 整合其他 AWS 生態系服務:像是自動把流量接到 ALB、將 log 傳到 CloudWatch、透過 IAM 控制容器權限…

✅ 這大幅降低了部署與維運的門檻,讓開發者能更專注於應用本身的邏輯設計,而不是花時間搞基礎架構與排錯。

支援兩種運行模式:Serverless(Fargate)與自管型(EC2)

ECS 提供兩種執行模式,讓你根據應用場景、預算、維運能力來自由選擇:

模式特性適合對象
Fargate不需要架設機器,不用維護底層環境。你只需設定容器需要的 CPU、記憶體數量,AWS 自動幫你找機器來執行。適合初學者、小團隊、Serverless 愛好者
EC2 模式你自己負責建立與管理底層 EC2 主機(可選 Spot、Savings Plan 節省成本),ECS 幫你把容器分配上去。適合已有 EC2 架構,或需特定硬體資源者

✅ 雙模式並存的設計,讓新創與大型企業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彈性架構。

你可以在一開始使用 Fargate 快速上手,在規模變大後再轉為 EC2 模式節省成本或強化控制權。

支援 Auto Scaling:流量多就多跑幾個,冷門時就省資源

在傳統系統中,要根據流量高低來擴縮伺服器數量,往往需要額外建置監控與排程系統。但 ECS 內建這一切!

你可以設定 Auto Scaling Policy,例如:

  • CPU 超過 70% → 自動增加 2 個 Task
  • 記憶體低於 30% → 自動關閉 1 個 Task

📌 實際例子:

假設你部署一個線上教育平台 API,白天使用者多、晚上很少:

  • 白天:ECS 自動啟動 10 個 Task,分擔請求壓力
  • 晚上:流量減少,ECS 自動縮回 2 個 Task,節省金錢

✅ 整個過程無需人工操作,不怕錯過高峰、不怕浪費錢。

支援短期任務與長時間運行的服務

ECS 不只能跑「一直在線的 API」,還非常適合這些任務型場景:

📦 批次處理任務(Batch Job):

像是:

  • 一次性匯入上千筆資料
  • 處理大批檔案轉換
  • 分析報表、產生統計資料

你只要建立一個 Task 定義、設定好排程或觸發條件,就能一次性地執行這些任務。

🎞️ 計算密集型工作(例如影片轉檔):

  • 每次上傳影片就用一個 Task 處理轉檔
  • 完成後自動關閉容器,避免資源浪費

🕒 定時任務(Scheduled Tasks):

可以搭配 CloudWatch Events 或 EventBridge,自動在每天凌晨執行容器產出報表或備份資料。

✅ ECS 的彈性,讓它既能處理「Always ON」服務,也能運行「瞬時即逝」的任務。

具有成本效益

ECS 不只是好用,還幫你「省錢」:

  • Fargate 按需計費:你只為實際用到的 vCPU 與記憶體付費,不需要為閒置資源買單
  • 支援 Spot Instances(在 EC2 模式):可以用超低折扣啟動非關鍵任務
  • Auto Scaling 減少浪費:低流量時自動縮減容器數量,不會一直付錢給沒在工作的機器
  • 無需買伺服器:不需預留硬體資源、也不需維修主機,總成本下降許多

✅ 對於預算有限、使用量波動大的團隊來說,ECS 是一個靈活又划算的選擇。

延伸補充:AWS Lambda、ECS、EC2 有什麼不同?

在 AWS 上部署應用程式時,你可能會遇到這三種選項:Lambda、ECS、EC2

它們雖然都能「執行程式」,但適用場景、管理方式與彈性差異很大。

以下用表格與白話解說幫你一口氣搞懂:

比較項目AWS LambdaAmazon ECSAmazon EC2
🧠 架構類型無伺服器(Serverless Function)容器編排平台虛擬機(VM)
🚀 啟動方式根據事件觸發(如 API、S3、排程等)部署服務或任務後自動啟動容器需要自己手動啟動程式
⚙️ 運行單位Function(函式)Container(容器)OS 層級應用(完整作業系統)
⏱️ 適合場景輕量級邏輯、批次處理、事件驅動任務中大型應用、API Server、微服務架構、長時間任務高自由度環境、自行安裝套件與執行非容器應用
💻 可控制資源無法控制底層系統,只能設定執行記憶體與逾時時間可自訂容器資源(CPU、RAM),選擇 Fargate 或 EC2 運行模式可完全控制機器規格、安裝所有你要的軟體
🛠️ 維運難度最低(幾乎不需要管)中等(定義映像檔、Task、Service 等)高(要管理 OS、安全、部署、資源監控)
💸 收費方式按執行時間與記憶體計費(ms 級)按容器配置與運行時間計費(秒級),Fargate 更彈性按 EC2 執行時間與機型收費(小時計)
🧩 可擴展性自動擴展(但不適合重型任務)高度擴展,支援 Auto Scaling 與負載平衡要自行設定 Auto Scaling,彈性最低

該選哪一個?三種角色這樣記!

服務像是…適合用來做…
Lambda一位靈活的外包高手,一叫就來事件驅動邏輯、簡單任務、自動備份等
ECS一個會自動調度的容器工廠長期運行的後端、API、容器服務
EC2傳統辦公桌,你自己控制一切特殊環境、架設資料庫、自訂底層系統的服務

ECS 如何運作?

在學習 Amazon ECS 的過程中,理解整個「容器從開發到部署」的流程是關鍵第一步。

以下我們根據你提供的圖解,一步一步走過 ECS 背後的運作機制,並重點說明 Service 的核心角色

graph LR
    subgraph "AWS ECS Architecture"
        User[👤 開發者] --> Dockerfile[📄 DOCKERFILE]
        Dockerfile --> ECR[🏛️ Amazon ECR]

        subgraph Cluster["🖥️ CLUSTER"]
            Service[📋 SERVICE<br/>管理 Task 數量與狀態]
            Task[📦 TASK<br/>Task Definition]

            subgraph Containers["容器實例"]
                C1[Container 1<br/>1 vcpu<br/>512 ram]
                C2[Container 2<br/>1 vcpu<br/>512 ram]
            end
        end

        LB[🔄 Load Balancer]

        ECR --> Task
        Task --> C1
        Task --> C2
        Service --> Task
        LB --> Service

        ExternalUser[🌐 外部使用者] --> LB
    end

    %% 樣式設定
    classDef userStyle fill:#333,color:#fff
    classDef ecrStyle fill:#FF9900,color:#fff
    classDef containerStyle fill:#FF6B35,color:#fff
    classDef serviceStyle fill:#E8F4FD,stroke:#0073BB
    classDef clusterStyle fill:#F0F8FF,stroke:#4A90E2

    class User,ExternalUser userStyle
    class ECR ecrStyle
    class C1,C2 containerStyle
    class Service serviceStyle
    class Cluster clusterStyle

從上面的架構圖中,我們可以看到 ECS 的完整運作流程。

讓我們一步一步來看每個環節是怎麼運作的:

步驟 1:開發者撰寫 Dockerfile

首先,你需要將你的應用程式容器化。

Dockerfile 就是告訴 Docker 如何建立你的應用程式:

FROM node:16-alpine        # 選擇基礎環境
WORKDIR /app              # 設定工作目錄
COPY package*.json ./     # 複製設定檔
RUN npm install           # 安裝所需套件
COPY . .                  # 複製程式碼
EXPOSE 3000               # 開放連接埠
CMD ["npm", "start"]      # 啟動指令

簡單來說

  • 你告訴 Docker 你的程式需要什麼環境
  • 需要安裝哪些套件
  • 要怎麼啟動程式
  • 就像寫一份安裝說明書

步驟 2:上傳映像檔到 Amazon ECR

寫好 Dockerfile 後,你要把它建置成映像檔,然後上傳到 Amazon ECR

# 建立映像檔
docker build -t my-app .

# 上傳到 ECR
docker push 123456789012.dkr.ecr.us-west-2.amazonaws.com/my-app:latest

ECR 的作用

  • 🗄️ 儲存你的程式映像檔
  • 🔐 控制存取權限
  • 🌐 讓全球的 AWS 服務都能快速下載
  • 🔍 自動檢查安全漏洞

說白了:ECR 就是一個安全的雲端儲存空間,專門放你的程式包。

步驟 3:定義 Task Definition

現在你的程式已經打包好了,但 ECS 還不知道要怎麼運行它。Task Definition 就是用來說明這些細節:

{
  "family": "my-app-task",
  "cpu": "256",              // 需要多少 CPU
  "memory": "512",           // 需要多少記憶體
  "containerDefinitions": [
    {
      "name": "my-app-container",
      "image": "我的映像檔位置",
      "portMappings": [
        {
          "containerPort": 3000    // 程式監聽的連接埠
        }
      ]
    }
  ]
}

Task Definition 告訴 ECS

  • 💾 這個程式需要多少運算資源
  • 🖼️ 要使用哪個映像檔
  • 🌐 要開放哪些連接埠讓外部連線
  • 📋 還有其他運行設定

簡單理解:就是給程式寫一份規格說明書。

步驟 4:在 Cluster 中運行 Task

ECS Cluster 提供運行容器的運算資源。有兩種模式可以選擇:

Fargate 模式:

  • AWS 自動提供所有運算資源
  • 你不需要管理任何伺服器
  • 按使用量計費

EC2 模式:

  • 你需要先建立 EC2 執行個體
  • ECS 會把容器安排到這些機器上運行
  • 可以更精確控制成本

從圖中可以看到,Task 會根據 Task Definition 的設定,在 Cluster 中啟動實際的容器。每個容器都會分配到指定的資源(圖中顯示 1 vCPU、512MB RAM)。

白話說:Cluster 就是提供運算能力的地方,Task 就是實際在運行的程式。

步驟 5:Service 管理 Task 的狀態

這是整個流程的核心!ECS Service 負責管理你的應用程式:

🎯 Service 的主要工作:

1. 維持程式正常運行

  • 你設定要同時運行 2 個 Task,Service 就確保一直有 2 個在跑
  • 如果有 Task 當機了,Service 會自動啟動新的來替代
  • 確保你的服務不會中斷

2. 健康狀態監控

  • 定期檢查每個 Task 是否正常運作
  • 發現有問題的 Task 會自動重啟或替換
  • 只讓健康的 Task 對外提供服務

3. 版本更新管理

  • 當你要部署新版本時,Service 會逐步替換舊版本
  • 確保更新過程中服務不中斷
  • 如果新版本有問題,可以快速回復到舊版本

4. 與負載平衡器協作

  • 自動把新啟動的 Task 加入負載平衡器
  • 把有問題的 Task 從負載平衡器移除
  • 確保流量只會導向正常運作的 Task

簡單說:Service 就像是一個自動化管理員,24 小時監控你的程式,確保它始終正常運作。

步驟 6:Load Balancer 分配使用者流量

Application Load Balancer (ALB) 是使用者連接到你應用程式的入口:

🌐 Load Balancer 怎麼運作:

  1. 接收請求:外部使用者發送請求到 Load Balancer
  2. 選擇目標:Load Balancer 選擇一個健康的容器來處理請求
  3. 轉發請求:把請求轉發給選中的容器
  4. 回傳結果:容器處理完後,把結果傳回給使用者

🎯 為什麼需要 Load Balancer:

  • 分散負載:多個容器同時服務,避免單一容器過載
  • 高可用性:某個容器有問題時,自動導向其他正常的容器
  • SSL 處理:統一處理 HTTPS 憑證,簡化容器設定
  • 健康檢查:只把流量導向正常運作的容器

白話解釋:Load Balancer 確保不管有多少使用者同時使用,每個人都能得到快速回應。

完整流程總結

整個 ECS 運作流程可以這樣理解:

  1. 準備階段:寫 Dockerfile → 建立映像檔 → 上傳到 ECR
  2. 設定階段:建立 Task Definition,告訴 ECS 要怎麼運行程式
  3. 執行階段:在 Cluster 中啟動 Task,開始運行容器
  4. 管理階段:Service 持續監控和管理 Task 的狀態
  5. 服務階段:Load Balancer 處理外部流量,導向健康的容器

💡 為什麼這個架構很強大?

這個設計的厲害之處在於自動化管理

  • Task Definition:定義程式該怎麼跑
  • Task:實際執行的程式容器
  • Service:自動管理程式的數量和健康狀態
  • Cluster:提供執行程式所需的運算資源
  • Load Balancer:智慧分配使用者流量

每個部分都有明確的職責,組合起來就能提供穩定、可擴展的服務。

總結:當你想穩定部署容器服務,第一個該認識的概念

ECS Service 是讓容器應用從「一個會跑的程式」,變成「穩定提供服務的系統」的關鍵。

  • ✅ 維持 Task 數量穩定
  • ✅ 對外開放服務接入
  • ✅ 支援自動擴展與復原

當你開始部署第一個 Node.js 或 Python API 到 ECS 時,請記得使用 ECS Service 來為你的容器服務保駕護航。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