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學者入門:容器化的三大應用場景完整解析

更新日期: 2025 年 6 月 17 日

現在的軟體開發,幾乎已經離不開「容器化」這個技術了。
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打包應用程式的方式,不管你程式寫在哪裡、用什麼語言,只要裝進容器裡,就能很方便地搬到任何地方去跑,跑起來也幾乎不會出錯。

為什麼大家都愛用容器?因為它能幫你:

更快上線新功能(不用再卡在部署流程)

減少環境出錯的機會(「在我電腦上可以跑」的問題不再出現)

系統變大也不怕,容易管理、容易擴充

這篇文章不講太多理論,我們會直接用三個實際場景帶你看看容器到底怎麼用、為什麼好用。

不管你是剛開始接觸 Docker,還是已經準備好進階學 CI/CD、DevOps,這篇都能幫你打好基礎。

舊系統變年輕:Refactor App(重構應用程式)

問題背景:老系統一改就出事,大家都怕動它

很多企業用了好幾年的系統,跑得沒問題,但架構老、語言舊,裡面功能全部都綁在一起(我們叫它「單體式應用程式」或 monolith)。

這種系統有幾個共通痛點:

  • 部署很麻煩:改一個小地方,整個系統都要重新上線
  • 維護壓力大:誰都怕動到別人的功能,一改就壞
  • 風險很高:只要一個小功能出錯,可能整站掛掉

所以很多公司都想「重構」這些老系統,讓它們變得更容易維護、也能跟上現在的技術潮流。

但一次整個砍掉重練太危險、成本太高,所以得找一種可以慢慢改、風險又低的做法。

容器的做法:模組一個一個抽出來、改好再接回去

這時候容器就派上用場了。

你可以用一種很「保險」的方式來重構系統:

  1. 先從舊系統中找出一個比較獨立的模組(像「推薦商品」、「報表產生」這類)
  2. 把這個功能重新用新技術寫一次(例如用 Python 或 Node.js)
  3. 然後把它包成一個容器(container)
  4. 讓這個容器跑在外部,透過 API 回傳資料給舊系統

這樣的好處是:

  • 原本的系統不用大改,只要多呼叫一個 API 就好
  • 風險降很低,因為其他功能完全不受影響
  • 可以分階段慢慢改,不用一次改完全部
  • 開發者也能用比較新的工具開發,不用再被卡死在 PHP 或 .NET 上

舉個例子更好懂:

想像你有一個用 PHP 寫的購物網站,現在想讓首頁能推薦熱門商品。

你不需要直接在原本的 PHP 裡面新增推薦邏輯,而是可以:

  1. 用 Python 開發一個「推薦系統」的小程式
  2. 包成 Docker 容器,部署在另一台機器或伺服器上
  3. 原本的 PHP 網站只要向這個容器發送 API 請求,取得推薦資料再顯示出來就好

這樣你就完成了一次「不動老系統核心、又能用新技術擴充功能」的改造。之後如果這個推薦功能有新版本,只要更新那個容器就行,不會影響整個網站。

這種「慢慢抽、慢慢改」的做法,就是很多企業現在用容器來重構系統的主流方法。不只風險小,還能讓開發團隊有空間學新技術、提升整體開發效率。

上線不用再靠人力:CI/CD(自動化部署流程)

問題背景:部署太累、出錯又難查

還記得以前的部署流程嗎?每次要把程式上線,都得靠工程師手動操作:

  • 自己打包程式
  • 上傳到伺服器
  • 遠端連線、複製檔案、改設定
  • 祈禱不要出錯 😰

這種方式不但麻煩,還很容易發生「在我電腦上可以啊」的經典悲劇 —— 因為開發環境和正式環境不同步,可能你用了某個套件、但正式機器根本沒裝,系統一上線就炸了。

這時候就需要現代開發的救星:CI/CD(持續整合/持續部署)

CI/CD 的重點是:每次開發者 push 程式碼,系統就幫你自動測試、自動部署,整個流程全自動,沒有人為疏失的空間。

但這樣的流程其實很吃「環境一致性」── 測試機跟正式機不能跑出不同結果。這時候容器就變超級重要。

容器怎麼讓 CI/CD 更穩?

容器有個超強的特性:不管你在哪裡跑,它的執行環境都是一模一樣的
所以你可以在本地寫好 Dockerfile,把你的應用打包成 Image,接下來不管是在:

  • 測試機
  • 正式機
  • CI 工具(像 GitHub Actions、GitLab CI、Jenkins)

都能跑出一樣的結果。

這讓整個 CI/CD 流程變得又準又快:

  • 不怕「跑出不同結果」:因為用的是同一個映像檔
  • 測試乾淨又準確:每次測試都是在全新的容器裡執行,不會有舊資料殘留
  • 部署不靠人手:機器跑流程,自動部署,自動更新

舉個例子來看:

假設你正在開發一個網站,當你完成新功能、把程式 push 到 GitHub 時,背後就會發生這幾件事:

  1. CI 工具(例如 GitHub Actions)會觸發一個流程
  2. 它會根據你寫好的 Dockerfile,自動建立一個 Image
  3. 然後啟動容器、在裡面執行測試(單元測試、API 測試等)
  4. 如果測試都通過,它會把這個容器部署到測試機或正式環境
  5. 完成 ✅ 整個過程不需要你動一根手指

這就是所謂的「Push 一次,部署自動跑完」,快、準、穩,沒有人為失誤的空間

延伸應用

搭配容器的 CI/CD 還有很多玩法:

  • 🚀 一套流程,可以同時部署多個服務(像微服務架構中各個功能)
  • 🧪 可以自動部署到 preview 環境給產品經理驗收
  • 📦 可以在每次發佈時,自動推送容器 Image 到 Docker Hub 或 AWS ECR

小結一下:

傳統部署容器 + CI/CD 部署
手動打包、手動上線Push 程式後自動打包、自動測試、自動部署
不同機器跑出不同結果用同一份 Image,保證每次執行環境一致
有錯難追、難重現有 log、有歷程、有對應版本,可回溯重現與修正
測試環境常常殘留舊資料容器每次重新建立,確保乾淨無干擾

只要你開始用容器來管理應用程式,搭配 CI/CD 工具,就能打造出零接觸、零風險、零等待的自動化部署流程。這不只是大公司在用的流程,其實你一個人寫 Side Project 也可以馬上享受這種效率!

準時執行不干擾系統:定時任務與批次處理(Batch Job)

問題背景:每天要跑的任務太多,怕拖垮主系統

在很多公司或服務中,其實每天都會有一些「固定要跑的工作」,例如:

  • 每天整理一次用戶資料
  • 每天產出銷售報表、統計分析
  • 每天自動備份資料庫
  • 每週清理過期的檔案或訂單

這些任務有個共通點:

👉 它們不是「使用者操作時馬上要回應」的功能,而是系統自己定時執行的「非即時任務」。

這類任務,我們常叫它「批次作業(Batch Job)」或「定時任務」。

那問題來了 —— 如果這些任務直接跑在主系統上,會怎樣?

  • 可能會吃掉很多 CPU / 記憶體,讓主系統變慢
  • 一旦出錯,有可能會影響整個應用程式的穩定性
  • 有些任務可能很花時間(例如重算整天的統計),甚至會拖到早上系統使用尖峰時間

所以,這些定時任務最理想的做法,是「獨立出來執行,不要跟主系統綁在一起」,這時候容器就派上用場了。

容器怎麼幫你處理這種工作?

你可以把每一個批次任務包成一個容器,像是:

🗂️「資料整理容器」
📊「報表產生容器」
💾「備份容器」

然後搭配定時排程工具(例如 Linux 的 cron,或是雲端平台的 Scheduled Task),每天自動啟動這些容器。

完成後自動結束。

這樣的好處有三個:

  1. 獨立執行,不干擾主系統
    容器有自己的環境,和主系統互不影響,愛跑多久就跑多久,不怕影響網站速度。
  2. 任務完成後自動關機,省資源
    跑完就收掉,不會一直掛在背景吃記憶體或 CPU,超環保。
  3. 內容固定、可重複執行,錯誤也容易追蹤
    同一個容器,每天跑一樣的邏輯,如果出錯,也能輕鬆找 log,甚至直接重跑。

舉個例子更好懂:

你在營運一個電商網站,老闆每天早上 8 點要看昨天的「營業報表」。

以前怎麼做?
你可能在主系統裡面寫了一段排程,凌晨 2 點自動執行,直接在主機跑報表。結果一個不小心,報表太大、系統太累,導致整個伺服器卡住,前台一堆用戶打不開網站。

現在換成容器做法怎麼樣?

  1. 你先寫好一個「報表產生器」程式
  2. 把它包成一個 Docker 容器
  3. cronjob 或 AWS ECS 的 Scheduled Task 設定:每天凌晨 2 點自動啟動這個容器
  4. 容器跑完報表,自動把檔案上傳到指定資料夾、然後自己關機
  5. 早上老闆就能開心打開報表,完全不會干擾到網站系統本身

而且如果哪天報表沒產出,只要打開 log,看是哪一步出錯,再手動啟動容器重跑一次就好,完全不影響其他服務。

小結一下:

傳統做法(主系統內建)用容器處理的做法
任務佔用主系統資源容器獨立執行,主系統不會卡
出錯會拖垮整個系統出錯也只影響那個容器,修好再跑一次就行
每次排程會殘留資料、環境髒亂容器每次都是「乾淨全新的一次性執行」
任務跑完還佔用系統資源任務跑完容器就自動關閉,不佔資源
日誌難找、錯誤難查容器 log 分開,錯在哪一顆容器一清二楚

簡單說,容器超適合拿來跑「定時做完就好的任務」。

無論是產報表、備份資料、跑資料清理,甚至是下載爬蟲或轉換影片,只要是批次性任務,都可以考慮包進容器、排好時間、跑完就自動收掉,乾淨俐落、效率滿分!

小結:你學會了什麼?

容器化的威力並不僅止於「能跑在任何地方」,它實際上帶來了開發流程、系統架構、維運效率上的根本變革。我們今天介紹的四大場景中,每一個都展示了容器在現代開發流程中的關鍵角色:

場景目的效益關鍵字
Refactor App舊系統現代化,逐步更新漸進式導入、分離部署
CI/CD自動測試與部署,減少人為錯誤自動化、環境一致、快速迭代
Batch Job執行定時任務與資源密集作業單次啟動、可控資源、獨立環境

未來你在學習或規劃系統架構時,容器將是你不可忽略的重要工具!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