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畢業焦慮症?|焦慮產生成因介紹|改善方法
更新日期: 2022 年 5 月 5 日
每年到了畢業季,總會有各行各業的資深前輩,藉這個時機以自己的生命經驗,提點畢業生們不要害怕失敗、保持初衷等內容。
記得大學時的自己,每次聽完這種演講當下,就像是喝了碗營養充足的雞湯,總覺得內心因此備受鼓舞、彭湃。
但當熱情隨時間退去,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還是覺得沒什麼改變。
更糟的情況,是自己距離畢業倒數越接近,內心畢業的焦慮感越是嚴重。
那種焦慮感是一種讓人心神不寧的狀態,不管做什麼事情心情都會莫名沮喪,總是覺得胸口沉悶難以放鬆。
若是獨自一人或到深夜時,內心的不安定感更容易加劇,所有的想法都容易朝向負面方向思考。
那時我也曾試著上網求助,查看是否有相關的文章能解決我的問題,可是多數的文章內容的答案,都過於抽象難以實際操作。
例如:「趁這段時間好好反思」、「練習停止焦慮」、「多嘗試不同的事物」。
以上的解法表現上看起來中規中矩,但實際操作就會有很多問題。
以自己那時的經驗來看:
- 越反思反而焦慮
- 就是無法練習停止焦慮
- 不知道要怎麼嘗試新事物。
現在的自己已經畢業一年,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,對於同個問題有更全面的看法。
因此,希望藉此畢業季的機會,好好跟大家談談畢業焦慮的問題。
什麼是畢業焦慮?
我認為「畢業焦慮」不是一個特定的心理疾病與問題,而是生活環境改變時,所需面對各種問題的集合體。
此外,這種情況對於從小一路考試順利升學的台灣學生,會有更巨大的影響。
因為在我們學生時期的認知模式,只要拿到好成績前方的道路,自然而然會有人幫你鋪設完整,完全不用思考自己出社會的樣子。
因此,當大學畢業季到來時,不會反思的自己遇到大量生活改變的問題,就會難以招架並產生問題。
如同拿著短劍的新手玩家,一出場就要面對等級超高的魔王,結果當然顯而易見會輸的一蹋糊塗。
或許我們也曾想方設法,讓自己不要因為畢業焦慮過得更糟糕。
例如,瘋狂的購買線上課程、參加一堆專業的工作坊、收聽很多知識型影片與廣播。
但是,如同心理學著作《象與騎象人》所描述:
「人的情感面像一頭大象,理智面則像一位騎象人。 想要改變,就要瞭解大象的脾氣和秉性,否則,改變將非常困難。」
在我們努力實踐改善生活的方法前,要先了解每個人心理層面的困難點,才能確實做出改變。
從我的自身經驗觀察,我認為在畢業焦慮期間,我們最常碰到以下三大心理問題:
- 不合理的信念
- 過度自我批評
- 不健康的比較心理
接下來,我將針對這三個部分逐項解釋。
不合理的信念
身為一位大學畢業生,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有期許。
但如果過度要求自己必須完成某些事物,就會成為一種「不合理信念」。
例如,「我畢業前應該要擬定好職涯計畫」、「我必須要去大公司上班」、「我不能對未來沒有任何計畫」。
這種以「必須」、「應該」為前提的想法,被心理學家亞伯.艾利斯稱為「不合理性念」。
他認為這種想法容易產生不健康的負面情緒,讓人陷入一種負面的循環。
因為這種想法最大的缺點,在於它非常死板、不承認例外存在。
然而,生活中卻總是充滿各種例外。
因此,每次想到這些不理性的想法,就讓我們陷入焦慮、抑郁的情緒之中。
對此,心理學家亞伯特建議我們,若想改善擺脫這種不健康的想法,我們需要先將「必須」、「應該」等前提,調整為「希望」、「期許」。
舉例來說,將「我必須趕快想清楚未來方向」的想法,換成「我希望能趕快想清楚未來方向」。
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減輕目標達成的壓力,並讓執行計畫的過程更有彈性與接近現實。
此外,當面對現實情況不如預期時,我們需要試著接受、承認現實的不完美。
承認自己履歷或許沒這麼特別,承認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的想法,承認無法百分之百掌控生活的不確定性。
其實有時候,「放棄」比「堅持下去」更需要勇氣,學會釋懷並練習放下,才能讓自己有重新開始的力氣。
「夢想的迷人之處,就是讓人在成功的執著,與失敗的落寞之間, 學會在放棄之前執著,在失敗之後擁抱落寞。」
過度自我批評
如果畢業生準備離開校園時,還沒準備好面對環境的變化,就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批評的狀態。
可能明明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,就突然開始否定自我所做的一切。
「我真爛,都已經畢業了還沒想清楚未來規劃」、「就是因為自己大學時不好好努力,才會淪落到這種處境。」
很多時候,最愛批評我們的人不是別人,正是我的自己
有建設性的批評,能幫助我們改善現有問題,但過度片面的批評,只是在不斷否定自我價值、損耗自己的自尊水準。
既然我們都知道,過度的自我批評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,那什麼仍然有許多人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呢?
原因是:人會對批評這件事上癮。
臨床心理學教授馬修·麥凱在《自尊》一書提到,自我批評與賭博有相同的成癮機制,就是「不定期的反饋」。
如同賭場內的老虎機一樣,如果每次拉機器的提把都會中獎,這樣大家就不會想玩這款遊戲。
相反的情境,如果每次投錢到機器內卻怎樣也無法中獎,也不會讓人有想繼續玩下去的動力。
老虎機真正吸引人的特質,在於它的中獎機制是「時有時無」,學術一點來講就叫「不確定性的刺激」。
相同的道理,人們可能常常因為自我批評感覺自信心低落,但可能偶爾有一次卻又因為自我批評,感覺做對了一些事情。
這時候人會就突然價值感爆棚,心想自我批評果然能確實能幫助到自己。
此外,它還能帶來安慰的作用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花費很大的心血努力爭取某個職位或計畫,結果最後卻以失敗告終。
這時,內心有股聲音說:「你本來就不是那種人、沒那個命」、「你想想自己有哪次成功過!?這種事就別想拉。」
當你聽到這種聲音時,內容反而因此降低了原本的壓力,感到放鬆與舒服。
雖說它有安慰的作用,但這種現象是一種低品質的自我保護。
它容易導致我們這輩子,永遠習慣用自我安慰的方式看待任何事情,讓人生不斷向下沉淪。
連偷書都不願意承認的孔乙己,就是一位最典型的例子。
你問:「所以應該如何改善自我批評呢?」
我們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步驟,慢慢去改善。
如何改善過度自我批評
- 察覺
自我批評最有殺傷力的特點,在於它會突如其來的出現,讓人突然身陷焦慮當中。
因此,每當我們感到不開心時,可以試著將注意力專注在深呼吸,並留意腦海裡那些的聲音,仔細察覺批評者說了什麼話。 - 反擊
當我們有意識地察覺後,可以試著揭穿那些批評的目的,並嘗試反擊。
例如,可以對內心理那位自我批評的小人如此回擊:
「你現在痛斥我,就是要我逼遵守從小就遵守的規定。」
「我知道你要我放棄競爭是為了保護我,但它可能讓我付出一輩子無法實現夢想的代價。」
「妳覺得我不行,但我覺得自己很棒,例如上次某件事我就做得很棒。」 - 理性評價
第三步是理性評價自己,讓自己的意識擺脫當下的情緒,試著以第三者的角度重新觀察。
例如將「我很糟」,變成「我正在說自己很糟」、「我正在感覺自己很糟」。
總結來說,比起自我批評,我們更需要的是勇氣,接納自己的勇氣和努力改變的勇氣。
試著學會與自己相處,就能學會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。
不健康的比較心態
只要是一位在台灣求學環境長大的畢業生,一定或多或少會對他人有比較心。
因為在我們過去 20 幾年的人生裡,一路上幾乎專注在「如何贏過別人」這件事上。
這種以「比較成績」的思考模式,提供我們源源不絕的努力動機,也在每次比較失利後大大打擊自己的內心。
到了畢業季時,每位同學都開始走向不同的道路後,比較心又會在暗地裡作祟,讓我們不禁開始比較每個人的成就。
「他考上了台大研究所,真好」、「他第一份工作就到外商銀行上班」、「他已經準備去國外工作與讀書了。」
每當我們與他人進行比較,就會讓自己的內心躁動不安。
比贏了,就內心暗自嘲笑對方並以自己為傲;比輸了,就不斷譴責自己怎麼不上進、不努力。
這種對自己有著雙重標準的評價,使我們儼然活成一位有雙重人格的精神病人。
此外,多數的比較結果應該都屬於比輸的情況,因為我們通常只會關注那些比我們有成就的人。
話雖如此,我們都知道與他人比較是一個不好的行為,但為什麼總是無法自拔的不斷做這件事?
原因其實很簡單,因為比較心是人類的天性,身而為人就是無法停止比較。
你說:「所以我們活該受這種罪嗎?」
那倒也不是,其實有一位完美的比較對象,能在進行比較的同時,不但能幫助自己活得更好,也不會因此心情低落。
那個人,就是昨天的自己。
其實,我們只需要以自己作為比較的基準,每天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今天的自己有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點嗎?」
如此,就能降低與減少不健康的比較心態。
結論
上述的這些問題,都不是看完這篇文章後,一朝一夕就能瞬間改善的問題。
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需要透過每次不斷的練習,才能逐漸了解自己的情緒如何產生,並試著慢慢體會與改善。
人生每個階段的改變,都會有一條分隔過去與現在的界線。
當我們踏過那條分隔線後,就會像突然到了異世界一般,無法隱藏自己的困惑。
畢業焦慮就是一個明確的分界線,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渺小,因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受傷。
但我們也確實能藉此機會,嘗試讓自己內心的位置提高到另一個高度。
到那時,我們做的每件事也都能心安理得、無愧於心。
問題統整
「畢業焦慮」不是一個特定的心理疾病與問題,而是生活環境改變時,所需面對各種問題的集合體。
此外,這種情況對於從小一路考試順利升學的台灣學生,會有更巨大的影響。
因為在我們學生時期的認知模式,只要拿到好成績前方的道路,自然而然會有人幫你鋪設完整,完全不用思考自己出社會的樣子。
因此,當大學畢業季到來時,不會反思的自己遇到大量生活改變的問題,就會難以招架並產生問題。
從我的自身經驗觀察,我認為在畢業焦慮期間,我們最常碰到以下三大心理問題:
1. 不合理的信念
2. 過度自我批評
3. 不健康的比較心理
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需要透過每次不斷的練習,才能逐漸了解自己的情緒如何產生,並試著慢慢體會與改善。
人生每個階段的改變,都會有一條分隔過去與現在的界線。
當我們踏過那條分隔線後,就會像突然到了異世界一般,無法隱藏自己的困惑。
畢業焦慮就是一個明確的分界線,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渺小,因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受傷。
但我們也確實能藉此機會,嘗試讓自己內心的位置提高到另一個高度。
到那時,我們做的每件事也都能心安理得、無愧於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