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保險?2022 最完整的保險終極指南
更新日期: 2022 年 9 月 12 日
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,都曾被建議購買保險的經驗,且很可能不只一次。
不管是為為了生命財產、購買新車或者是開辦新的事業。
但對於這項建議,我們常常是持保留的態度。
因為我們可能會思考:「作為一位健康、年輕的人,我為何需要買一個生命保險、健康保險?」
又或者是:「我擁有很好的開車技術,為何需要購買車險?」
與上述直覺相反的真相是,不論我們是否健康、財務上如何充裕或擁有多好的開車技術,我們都需要保險。
這很單純是因為,保險扮演著一個安全網的角色。
當事情不對勁時,安全無慮提供你與你的家人,財務上的保障。
在本文中,我們將討論保險是什麼、它的重要性是什麼、什麼是最常見的保險。
保險是什麼?
保險的概念非常容易理解。
你每個月(或每年)付出一筆費用給保險公司,讓對方提供你生命、健康、車子、房子等各式各樣的保障。
當這些被保障的事物,發生問題、受到損傷時,保險公司會支付這筆損傷費用,作為回報。
換句話說,當你購買保險時,是藉由每月一筆小額費用給保險公司,將意外所需承擔的風險,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不幸發生一場車禍,需要被送往醫院治療。
你的「健康保險」將會支付住院所需支付的醫療費,你的「車險」則會支付車子的維修費用。
此外,若你在車禍中意外往生,你的家人將會接收到一筆意外津貼。
換句話說,保險讓你面對外在環境變糟時,保護自己以及家人。
保額是什麼?
「保額」是保險公司在理賠時的計算基礎。
當意外發生時,就會以該保額作為基底,乘上對應的公式,以此提供保戶對應的理賠金。
例如:壽險保額是 100 萬,死亡時就能擁有 100 萬元。
或者,若意外險保額 100 萬元,因車禍符合保險條款給付的 50%,即可取得 50 萬元。
為什麼許多人會對保險反感?
按照前文對保險的解析,可以發現保險的出發點非常良善。
它讓保戶能透過繳交一點點的費用,就能獲得足夠多的保障。
當意外發生時,保護能從保險公司獲得足夠的理賠金。
起碼讓他們在傷心之餘,不需要擔心短期的家庭經濟問題。
但在當今的台灣社會,卻能發現對某些人來說,「保險」=「反感」。
關於此現象,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:
高保費不等於高保障
許多人都有一個錯誤迷思,認為:保險繳的錢越多,自己所獲得的保障就越多。
但其實保障多寡,單看你購買的保險類型適合與否。
每張保單都是針對不同的危機,並且有不同的應付範圍。
例如你可能購買了一張意外險,某天突然心臟病發需要住療。
對於購買保單的保戶,心臟病當然屬於「意外」之一,但對於保險公司很可能不會理賠。
因為心臟病對保險公司的認定,屬於「疾病」而非「意外」。
你可能想說沒關係,自己還另外購買了一張「醫療險」防患未然。
但實際去申請理賠時,卻可能還是領不到任何保障。
因為保險公司理賠的基礎,可能判定需要「住院」才受理。
如果你只須接受「門診手術」即可回家休養,就不適應此保障範圍。
因為上述違反直覺的觀念,讓許多曾經願意購買保險的人,感覺受到「背叛」因此不再信任。
業務員與保戶的利益衝突
當一位保戶想要找保險業務員諮詢時,會希望對方具備忠、誠、不剝削自己的特質。
但我們要記得,保險公司並不是以此標準篩選員工。
它作為一個以傭金費用維生的產業,自然會以「可以幫公司賺到最多錢」作為唯一指標。
由於雙方對於「好業務員」認定的標準不同,就容易使保戶遭受以下常見損失:
結清舊保單重新投保
對於保戶來說,當你在保費尚未繳完前提前解約,就會構成「違約」。
當你面臨違約時,除了需要支付「提前解約費」,過往所有的保障將一併消失。
但對於部分沒良心的業務員來說,卻非常樂意你這麼做。
因為當你購買保險的次數越多,業務員就可以獲得越多傭金。
他可能會透過一些話術,誘騙你將以前投保的優質保單解約,重新購買一份較糟的新保單。
藉由這種「洗單」的方式撰寫不利之財。
購買不適合自己的產品
保險業務員的收入,來自於保戶投保費用的高低。
- 高保費=收入高
- 低保費=收入低
在以利益作為諮詢的前提下,業務自然會推銷你購買「高保費」的商品,以賺取更高的收入。
當你購買的商品都以高保費為主,自然不可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保單。
補充:道德流失疑慮
在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立法模式之檢討-兼行為經濟分析》這篇論文中,曾提及此現象:
研究人員發現,當業務員賣給一個顧客高價格,但實質保障非常不足的商品時。
業務員並不會覺得自己在騙人,而是認為每種商品都有適合的客群,沒有好壞之分。
此外,保險公司也會透過內部訓練的機會,訓練他們將消費者視為一個群體,一群隨時能獲取油水的對象。
研究人員認為此時業務員的心理,已經出現「道德游移空間」、「道德流失」的問題。
保險的種類有哪些?
在現今這個低利潤的時代,保險公司為了增加營收,會推出各式各樣的產品。
從藝術險到寵物險,保險能保障各式各樣的人、事、物,幾乎無所不包。
話雖如此,我們大抵根據保障內容區分成兩大類型。
分別是保障人與生命的「人身保險」,以及保障財產相關的「財產保險」。
在開始詳細解說各項保險前,我們需要先釐清 2 個重要觀念:
觀念一:理賠太少的保險,根本一點都不重要!
保險主要的功能,是為了保障人在面對意外時,在收入中斷情況下,仍能夠應對高額的資金需求。
例如以下三種情況:
- 死太早:經濟支柱意外死亡,親人需要面財務重擔
- 病太重:治療疾病需要龐大醫療費、看護費。
- 活太慘:親人重殘、失能、失智,需要人長期照顧。
因此,當我們以上述情況去看待保險時,就能知道保額太低的保險,根本不重要。
保險是保障「無法負擔的費用」,而不是「能負擔的費用」。
換句話說:保險是救「急」不救「窮」。
這裡提供一個參考值,低於 100 萬保額的保險,都屬於不太重要的保險。
以我自己的經歷,手機險就不是一個需要購買的保險。
觀念二:哪些保險屬於「高保費低保障」的垃圾保單?
市面上的保險商品五花八門,若只是一般保戶其實很容易迷失在其中。
最後在業務員、保險公司油嘴滑舌的推薦下,購買了「高保費低保障」的垃圾保單
如果想要知道是否購買了此類保單,可以從「保單名稱」作為判斷基礎之一。
當保險名稱具備以下兩個關鍵字,就非常有可能屬於此類型。
一、還本型、回本型
「還本型」、「回本型」的相關保險,是指保戶在繳清指定年數(10 年或 20 年)後。
如果繳費期間沒有發生任何意外,將會當你當初繳交的保費,原封不動的全數還給你。
如果你不幸發生意外,保險公司則會理賠你搭配的險種(還本意外險、還本醫療險),以及部分保費。
從第一眼看起來,或許真的很不錯。
不只能獲得相應的保險,還能夠兼具儲蓄的功能,一時二鳥。
但當我們以保障金額做比對,可以發現還本型、回本型保單,是一般保險的 40 倍以上。
項目 | 純意外險 | 還本型意外險 |
---|---|---|
保障金額 | 100 萬 | 100 萬 |
工作型態 | 一般辦公室人員 | 一般辦公室人員 |
年繳保費 | 約 500 元 | 約 20,000 元 |
你可能想說:「我那些錢就想存起來阿,你管我。」
對此,我只能說:「你要錢也要拿到銀行存,怎麼會想存進保險公司呢!?」
因為其中最大的差異,在於提前解約是否損害本金。
項目 | 定存 | 還本型 |
---|---|---|
是否保本 | 任何時候解約都能拿到本金,頂多利息被打折 | 提前繳約交無法全額領回,會損害本金部分。 |
簡單來說,如果你購買還本型、回本型保單,就是被人當成「韭菜」收割了。
二、終身型
終身型保險故型思義,保戶只要繳交固定期間的費用,即可獲得「終身保障」(直到死亡)。
乍聽之下,可能會讓人覺得「賺到了」的感覺。
因此在意志力不堅定的情況下,就被業務員呼弄過去了。
但若我們比較「一年期」與「終身型」兩者之間的差異,就可以發現:
終身型不管在「保障範圍」,或「保費」兩者都輸。
我們以 35 歲男性購買壽險為例,可以得出以下比較表。
項目 | 一年期 | 終身型 |
---|---|---|
險種 | 500 萬元壽險 | |
總繳費期間 | 40 年 (從 35 歲購買至 75 歲上限) |
20 年 |
總共花費金額 | 3,060,000 | 3,290,000 |
保額(現值) (納入通膨率) |
維持 500 萬元 | 僅剩 250 萬元 |
講解完上述觀念後,接著可以以仔細介紹最重要的幾項保險。
一般來說,我們按照重要優先度可分成 5 種:
- 傷害保險(意外險)
- 人壽保險(壽險)
- 醫療保險
- 重大疾病險
- 癌症險
傷害保險簡介
傷害保險又稱為「意外險」,當保戶因為「意外事故」等突發狀況,導致傷殘、死亡等情況時,會提供保險金額做為補貼。
保險公司將根據《殘廢等級表》,給予受到意外傷害的保戶,5% 到 100% 的保額理賠金。
根據衛福部統計,「意外事故」已經連續 30 年入選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。
因此購買保險首選「意外險」,不論在哪個方面看來都是合情合理。
如果你是家中的經濟支柱,更是能讓你用低廉的保費(年繳約 500 元),取得高額賠償的保障(100 萬以上保額)。
保險公司對於意外的定義,主要是依據「外來」、「突發」、「發疾病」三個條件。
外來:自身因素以外,人為不可控的事件。
突發:忽然發生、不可預期、無法預防。
非疾病:將疾病因素排除在外。
當你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意外事故,基本上都屬於理賠範圍之內。
意外險收費方式
意外險的保費,是依照「職業危險等級」作為收費依據。
每個行業發生意外的風險不同,因此保費也不盡相同。
風險越低、保費越低;風險越高、保費越高。
每 100 萬保額意外險比較表職業類別 | 工作性質 | 壽險年繳 | 產險年繳 |
---|---|---|---|
第一類 | 內勤行政 | 1300 元 | 550 元 |
第二類 | 外勤業務 | 1600 元 | 550 元 |
第三類 | 技術操作 | 2000 元 | 700 元 |
第四類 | 製造修配 | 3000 元 | 1000 元 |
註:部分高風險職業可能會被拒保(例如礦工、空姐),詳情可諮詢保險公司 |
由此表可以知道,同樣 100 萬保額的意外險,我們選擇向「壽險公司」或「產險公司」購買。
同時,我們也發現產險公司的意外險,保費相較於壽險公司幾乎便宜一半以上。
作為一個消費者,我們可能會問:「難道是因為產險的保障比較不夠嗎?」
在此特別聲明,兩者的意外保障條款一模一樣,壽險公司有的保障,產險也都有。
由於產險公司的保費更便宜,我們可以額外加購其他附約保障,提高自己的配套措施。
我們可以將「主約」想成餐廳的主餐,例如牛排、義大利麵等。
「附約」則想成附餐,例如飲料、甜點等等。
兩者差異在於,主約可以單獨購買,附約則需要購買主約的前提下,才能購買。
最後,在相同花費條件下,能從產險公司獲得更高的保障。
項目 | 壽險意外險 | 產險意外險 |
---|---|---|
年繳費用 | 1400 元 | 1400 元 |
保障項目 |
|
|
總保額 | 105 萬元 | 750 萬元 |
產險續約問題
對於產險公司保費較便宜這一點,有些壽險公司的業務員會反駁:
「壽險公司的意外險比較貴的原因,是因為只有壽險公司才保證續保,產險公司則不保證。」
聽到對方的回應,似乎蠻有道理,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觀念。
什麼是保證續保
「保證續保」是指不管投保後,保戶的身體狀況變得如何、或者意外險請領多少次。
只要保護有持續繳交保險費,保險公司依法都要承接客戶的需求。
白話文來講,「保證續保」是指保單是否繼續維持的決定權,在保戶身上。
因為真正判斷是否保證續保的依據,是在於保單條款,而不是看保險公司
如果保單條款中,沒有寫到保證續保,也可能無法保證續保。
意外險比較 | ||
---|---|---|
項目 | 壽險公司 | 產險公司 |
費用 | 高(產險 2 倍以上) | 低 |
保障項目 | 較少 | 較多 |
核保標準 | 寬鬆 | 嚴格 |
是否續保 | 不一定 | 無 |
如何正確購買意外險
看到這裡,我們可能產生一個疑惑:
我該向「保費貴」但「可能續保」的壽險公司買意外險,還是向「保費便宜」但「不續保」的產險公司買呢?
關於此問題,我們可以秉持開頭的觀點去思考:保險是救「急」不救「窮」
如果某人以兩筆相同的金額,分別向壽險購買 500 萬保額的意外險,以及向產險購買 1200 萬保額的意外險。
在保障期間,他因為意外事故導致身體殘廢,因此可以領取 6 成的理賠金。
此階段,他分別可以從兩間公司獲得以下金額。
項目 | 壽險公司 | 產險公司 |
---|---|---|
保額 | 500 萬 | 1200 萬 |
實際取得 | 300 萬 | 720 萬 |
在取得賠償金後,產險公司與他中止契約,壽險公司則繼續維持保單有效性。
倘若該人之後又發生第二次嚴重車禍,滿足獲得理賠金額 8 成的條件。
該人可從壽險公司取得多出來 20% 的保險金,產險公司則無。
項目 | 壽險公司 | 產險公司 |
---|---|---|
保額 | 500 萬 | 1200 萬 |
第一次車禍 | 300 萬 | 720 萬 |
第二次車禍 | 100 萬 | 0 萬 |
總共取得 | 400 萬 | 720 萬 |
從以上例子,我們可以理解即便產險公司不提供續保,但它一次理賠的金額,就勝過壽險兩次理賠的金額了。
因此,若要購買意外險,最好先向產險公司購買,而不是壽險公司。
人壽保險簡介
人壽保險又稱為「壽險」、「死亡險」,是常見的一種保險。
壽險主要是讓保戶「死亡」的風險,轉嫁給保險公司。換句話說,如果保戶在保險期間內死亡,就可領到一筆死亡補償金。
我們常常看到電視劇中,有些殺人犯在動手前,會先幫被害者在生前購買保險,用以詐領保險金。
他們購買的保險,就是壽險。
終生壽險 vs 定期壽險
目前壽險根據保障期間,分成「終身壽險」與「定期壽險」,我們透過下表解析:
項目 | 終身壽險 | 定期壽險 |
---|---|---|
保費金額 |
|
|
保障內容 |
|
身故補助 |
保障期限 | 投保日起~死亡 |
|
看完兩者比較,如果你還是不太清楚,自己應該購買「終身壽險」還是「定期壽險」?
這裡提供你一個具體的建議:99% 的人都不應該購買終身壽險。
根據美國《消費者報告》指出,保戶必須花費至少 10 年的時間,才不至於因這張保單,導致個人資產受損。
但根據美國精算學會報告,有 45% 的終身壽險保戶會在最初 10 年內解約,導致繳了高額保費卻無任何保障。
因此記得,如果下次遇到有人向你推銷「終身壽險」。
請你捫心自問,自己是不是台灣金字塔中前 1% 的有錢人。
如果不是的話,請堅定的拒絕對方。
生存險
生存險又稱「儲蓄險」。
它與死亡險的概念相反,若保戶在保險到期後仍存活,則可以領到一筆保險金。
主要保障的人,是怕自己活太久錢不夠用的那種人。
你可能會想說:「哪有人會嫌自己命太長!?」這還真是不好說。
根據內政部 2020 年的統計,國人平均壽命已達 81.3 歲。
當你活得越久,罹患重大疾病的風險越高,同時意味著需要更龐大的醫療準備金。
此外,通貨膨脹也會使自己的退休金不斷減少,降低生活各個層面的品質。
一般來說,壽險公司會以「儲蓄險」此名稱,包裝販售給社會大眾。
讓大眾對生存險的認知,理解為在固定時間存入一定的金額。
等到合約到期後,即可解約領回本金還有利息。
其中又可以分成「還本型儲蓄險」、「增額型儲蓄險」以及「年金型儲蓄險」。
儲蓄險利率有比定存高嗎?
許多向人推銷儲蓄險的業務員,會以「儲蓄險利率比定存高」為由,說服客戶購買此保單。
當你聽到對方這麼說時,你就要心存警戒了。
因為這表示此業務員只可能是兩種人其中一種:
- 不尊重專業
- 沒良心
正常來說,我們認知的利率是實際可以獲得金額的比率。
例如你今年存 105 萬元,隔一年後可以獲得 110 萬元,計算下來利率大約為 4.7 %。
但業務員卻會跟你說它的利率是 10 %。
因為他的計算方式,會將這 105 萬元的 5 萬元是人事費用扣除,並以實際能運用的 100 萬元當成分母。
最後保險公司幫你運用此 100 萬元拿去投資,替你獲得 110 萬元的報酬,因此是 10 %。
由此可知,正常人認為的利率是「實際報酬率」,也就是 4.7 %。
不過業務員卻以「預定利率」10% 為理由,說服你購買此保單。
你認為這種以欺騙作為話術的業務員,會真正在意你的保障與理財成效嗎!?
你可能會問:那究竟儲蓄險利率有比定存高嗎?
根據計算,可以發現若你購買 6 年期儲蓄險,利息絕對比定存低,甚至是負數!
生死合險
生死合險又稱為「養老保險」。
除了「生存險」與「死亡險」,保險公司還推出兩者綜合起來的組合「生死合險」。
若保戶購買此類保單,只要在保障期間因意外不幸死亡、殘廢,即可領取醫療補償金。
此外,若在保單到期後仍存活,還可以領取滿期「生存金」,滿足「死亡保障」與「儲蓄養老」兩種特性。
需要買儲蓄險或養老保險嗎?
作為一位聰明的理財者,我們需要理解非常重要的定律:「保險歸保險、儲蓄歸儲蓄」。
通常生存險與生死合險,兩種保單的「儲蓄意涵」都會高於「保障意涵」。
這種保單特性,意味著原先應有的保障將降低,更多的錢用作儲蓄。
當兩種不同特性的金融商品融為一體,對普通保戶最常見的下場是兩邊皆輸。
既沒有取得足夠的保障,也無法有效利用資金,取得更好的投資報酬率。
根據 2019 年的調查指出,台灣人偏愛儲蓄險,平均每人持有 3.3 張保單。
但此現象同時導致,平均死亡給付金額只有 56 萬元,嚴重不足。
總之,不論以儲蓄角度或保險的角度,都不值得購買此種保單。
建議大家購買前,千萬要謹慎思考。
市面上的儲蓄險保單上,通常都是至少是由以下四個專有名詞的組合,想要判斷並不容易:
1. 以繳費期間:繳 1 年(又稱:躉繳)、2 年、4 年、6 年、8 年、10 年、20 年
2. 以保險期間:終身壽險、非終身壽險(又稱養老險)
3. 以保單功能:還本型、非還本型
4. 以參考利率:利率變動型、非利率變動型
如果覺得自行判斷太困難,建議可以去找值得信賴的保險業員,請對方幫你查看哪些保單屬於儲蓄險。
醫療保險簡介
當一個人因為意外事故或罹患疾病,導致需要支付門診、住院與手術費用。
若你有購買「醫療保險」(又稱:健康保險),保險公司就會根據投保範圍,提供醫療費用相關的補貼。
由於醫療保險通常是以「住院」作為理賠前提,因此又稱為「住院醫療險」。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冒出一個疑問:「我已經有健保了,還需要保醫療保險嗎?」
什麼是全民健保?
1980 年代,除了軍、公、教人員享有「軍公教保險」,與一般勞工擁有的「勞保」,其他行業並無相關的生活保障。
因此,農民團體人士與相關民意代表,為了讓農民獲得醫療相關保障,極力爭取「農民健康保險」。
在廣大的輿論與高層人士的壓力下,政府在民國 74 年試辦了農民健康保險。
之後,更為了讓其他老、幼、婦、孺及無行業者,也能獲得最低醫療保障。
最終於民國 84 年,開辦全民健康保險。
目前全民健保提供的醫療服務,包含:
門診、住院、中醫、牙科、分娩、復健、居家照護、慢性精神病復健等項目
醫療支付的範圍,則包含有:
診療、檢查、檢驗、會診、手術、麻醉、藥劑、材料、處置治療、護理及保險病房等
有了全民健保,還需要買健康保險嗎?
健保創立的目的,是保障每個人都能有「最基礎」的醫療照護,因此如果你需要較好的醫療方式,通常健保都不給付。
例如,若因疾病需要住院,健保目前給付的項目是以多人房為主。
若想要選擇雙人房、單人房,則需要補貼每日 1500 元至 20,000 元不等的自費額。
以下整理 2022 年各醫院病房自費額的數據:
健保升等差額(每日)費用 | ||
---|---|---|
醫院 | 雙人房 | 單人房 |
臺大醫院 | $0 ~ $2500 | $2080 ~ $15000 |
台北長庚醫院 | $2300 | $3500 |
台北馬偕醫院 | $2500 ~ $2700 | $5000 ~ $5500 |
台北榮總 | $0 ~ $2400 | $3000 ~ $5720 |
台北榮總 | $1500 ~ $1800 | $3380 ~ $4200 |
中山醫院 | $2500 | $3000 ~ $8000 |
仁愛醫院 | $1600 | $2100 ~ $3900 |
成大醫院 | $1580 | $4500 ~ $6500 |
高雄榮總 | $1400 ~ $1600 | $2300 ~ $6600 |
義大醫院 | $1520 | $3600 ~ $4500 |
高雄長庚醫院 | $1500 | $3000 ~ $3500 |
更多資訊請看貸鼠先生的病房費用總整理 |
此外,新型手術:達文西機械手臂、海扶刀、癌症標靶藥物、醫師指定藥物,都不再現有的健保給付中。
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51 條中,有明定不給付的範圍,包含以下 12 項內容:
因此,為了讓自己未來有更好的醫療品質,以及避免龐大醫藥費拖垮家中經濟的問題。
除了健保外,還是建議各位可以投保醫療險,用以補足費用的缺口。
醫療險有哪些類型?
醫療險主要的作用,是避免保戶出付過大的醫療費用。
當一個人生病時,通常可以將醫療費用分成以下四種:
- 住院費:需要住院時,所需的費用
- 手術費:需要開刀時,所需的費用
- 門診費:看診需支付的費用
- 雜費:醫療耗材等費用
根據以上四種費用,可以將醫療險區分為三項類型。
手術醫療險
手術醫療險顧名思義,是當保戶接受醫療手術時,可以領取「手術理賠金」。
但理賠金並不是你進行任何手術,都能順利獲得理賠。
而是要符合手術險中的指定手術,才可順利取得理賠金。
例如遠雄人壽的《健康久久手術醫療終身保險》,就條列了 1464 項手術。
至於實際費用的給付,大多數的理賠費用是套用以下公式計算:
- 手術項目倍數 x 投保額度
保單中,每項手術都會註解該手術的「倍數」。
我們將此倍數乘上「保額」,就是所能取得的金額。
遠雄人壽-健康久久手術醫療險 | |
---|---|
項目 | 說明 |
手術定額 |
|
年繳保費 | 6,420 |
備註:本保單的給付上限 1200 倍,等同於 120 萬 |
手術險理賠項目多,保障足夠嗎?
市面上的手術險,很常會列出密密麻麻的手術項目,並說明會根據不同倍數理賠。
即便項目多,但不管哪一類手術險,在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下,勢必會走到一個瓶頸。
因為任何險種的費率精算,都需要花費 5 至 10 年。
即便號稱給付 1000 多項的手術險,也無法保證日後完全不會產生手術的認定爭議。
例如「腎結石」早期需要麻醉、開刀取出。
但現在可透過「體外震波碎石器」,將結石從體內震碎,不需麻醉、動刀,即可順利完成。
由於保險公司對手術的定義,需要開刀、麻醉、縫合等動作才算符合。
因此若你是透過新型態的治療方式,就可能無法符合保險公司對手術的定義。
終生醫療險
終身醫療險主要保障的費用,專注在「住院費」以及「手術費」兩者。
通常是補貼方式為:
- 住院天數 x 固定補助費用
- 各類型手術的固定補助費用
我們以「全球人壽加倍醫靠終身醫療健康保險(PHB)」為例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商品名稱 | 全球人壽加倍醫靠終身醫療健康保險 |
住院日額 |
|
手術定額 |
|
年繳保費 (30 年期) |
|
實際內容請以商品條款為主 |
由於終身醫療險繳費期滿後,即可享有終身保障。
因此保險公司會將終生保費,壓縮在20 年~ 30 年繳完,導致保費相較其他醫療險還要高。
對於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或小資族,負擔較重。
終身醫療險真的享有「終身保障」嗎?
「繳費20年、保障終身」的宣傳用語很吸引人,但我們要判斷一個保險是否值得買,在於此保單的理賠範圍。
根據衛福部的統計,「手術費」與「住院費」在每次的醫療費用,只佔了約 35% 的占比。
剩下 65% 的其他醫療費用,包含了標靶治療、心臟塗藥支架、達文西手臂的項目,都不包含在終身醫療險中。
因為終身醫療險的保障,聚焦在「住院費」與「手術費」,已無法滿足新型態的醫療技術費用。
簡單來說,「終身醫療險」繳交的費用與實際的保障內容,並沒有達到該有的對等關係。
定期醫療險
「定期醫療險」的重點是保障「短期間」內的可能風險,保障期間通常為一年,採「一年一約」方式投保。
大部分的保險公司,都會提供「自動續保」的繳費方式,直到可續保的年齡上限為止。
定期醫療險有分成「定額給付」與「實支實付」 兩種類型。
項目 | 定期給付 | 實支實付 |
---|---|---|
理賠範圍 |
|
|
醫療保障 |
保障較低 手術理賠金較低,且不賠償醫療雜費。 如遇到新型手術、療程或藥物,較不易從保單取得對應保障 |
保障較高 支出多少花費,就能申請多少金額。 貴重手術費用能有效轉嫁,平常不太會出現理賠額度不足的問題 |
定額給付
定額給付是指保單只理賠「固定的金額」。
例如一位中年男子騎機車發生車禍,經過醫生判斷需要開刀,否則會有生命危險。
在進行為一系列的搶救手術後,手術費加其他雜項支出共 10 萬元。
若保單是採取定額給付,則可能只理賠保單上的特定手術補助 3 萬元(例:手術險)。
如果有住院,可能給補助金額就是:住院天數 x 每日固定補助金。
例如住院一天理賠 2000 元,不管你住多人病房(1000/晚)還是單人病房(5000/晚),都只會得到 2000 元補助(例:終生醫療險)。
當然,若醫生說不需要住院則一毛錢都得不到。
實支實付
實支實付則是會先規定理賠上限,之後保戶可以憑醫療收據申請給付。
例如住院一晚花 2000 元就理賠 2000 元,開刀花費 10,000 元就理賠 10,000 元。
實支實付與定額給付的差別,在於它除了住院費用、手術費用外。
通常雜項支出等項目也提供理賠。
定期醫療險與終生醫療險的差異在哪?
項目 | 終身醫療險 | 定期醫療險 |
---|---|---|
理賠範圍 |
|
|
理賠方式 |
|
|
保單費用 |
|
|
可能面臨問題 |
|
|
重大疾病險
重大疾病險,主要是為保障在當你罹患「重大疾病」時,能透過「一次性理賠給付」,補貼足夠金額的醫療費用。
你可能會問,哪些疾病算是「重大疾病」呢?只要符合以下 7 種疾病,就符合給付條件。
- 心肌梗塞
-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
- 中風
- 癌症
- 慢性腎衰竭
- 癱瘓
- 重大器官移植
重大疾病險與壽險不同,前者是保戶生病時就會支付,後者是保戶死亡才會支付。
重大疾病險也與醫療險不同,前者只要有「診斷證明」就能領取保險金。
後者除了「診斷證明」,還需要「醫療支出證明」,才可領取。
因此,我們可以說「重大疾病險」屬於最「直覺」、「單純」的險種。
100 萬保額重大疾病險 | ||
---|---|---|
年齡 | 男性保費 | 女性保費 |
30~34 | $2,284 | $2,326 |
35~39 | $3,758 | $4,394 |
40~44 | $5,534 | $6,170 |
45~49 | $8,454 | $8,618 |
50~54 | $12,416 | $10,442 |
55~59 | $19,606 | $12,946 |
60~64 | $23,662 | $15,838 |
費用採逐年遞增 |
重大傷病險、嚴重特定傷病險又是什麼?
除了「重大疾病險」,我相信各位一定更常會看到「特定疾病險」、「重大傷病險」。
許多人在查詢相關資訊時,常常會被這三類險種時搞到眼花撩亂。
因此,以下就用一張圖簡單介紹三類險種的差異。
簡單來說,我們可以根據「保費」以及「保障範圍」,來區分三者差異。
重大疾病險屬於最基本的險種,屬於消耗型的保險。
它雖然保障的內容,只有傳統的七種重大疾病,但優點就是保費便宜。
「特定疾病險」與「重大傷病險」則是加強版的保險,保障提高的同時,保費也會提高。
如果你問我會選擇哪個,我會偏向選擇「保費」與「保額」,兩者之間的倍數比越高越好那種。
癌症險
台灣每年因為「癌症」而死亡的人數,每年都不斷創新高。
根據衛服部的死亡統計數據表示,2021 年共有 51,656 人因為癌症死亡。
此外,衛服部同時統計國內 70 萬名罹癌患者,平均的醫療花費。
結果顯示,平均每位罹癌患者每年須支付 250,000 萬元的醫療費用。
(點擊下方圖表,可「放大」並「切換」不同頁籤的數據)
由上述趨勢可知,專門針對「癌症」進行理賠的保險:癌症險,重要性越來越大。
癌症險的理賠方式,共分成三種:療程型、一次給付型
類型 | 療程型 | 一次給付型 |
---|---|---|
理賠依據 | 以住院治療費用計算 | 依癌症等級按比例計算 |
理賠金額 | 理賠低,且申請費用時間長 | 理賠金高,較能有醫療費用周轉彈性 |
特性 | 不符合現代醫療需求 | 支援許多新型醫療項目 |
療程型
療程型癌症保單屬於早期的癌症險。
當時由於醫療技術不發達,治療癌症普遍需要「住院」,因此保險理賠項目以住院治療為主。
由於主要以「定額給付」作為支付依據,因此單次理賠金額偏低。
此外,每次需要申請理賠時,都需要進行取得醫療報告、提交文件、等待審核的流程,使理賠金取得的時間拉長。
一次給付型
一次給付型癌症保單,理賠主要依據「癌症等級」依比例,進行一次性理賠保險金。
因為它是一句癌症等及給付,因此可將理賠金用新式高額治療方式。
例如:標靶藥物、注射免疫藥物、門診手術等。
癌症等級 | 給付比例 |
---|---|
初期癌症 | 保額 5% |
輕度癌症 | 保額 15% |
重度癌症 | 保額 100% |
介紹完以上幾項最重要的保險外,我們也特別介紹一下,國人最愛買的險種:投資險。
投資型保險簡介
投資型保險,是一種同時具備「投資」與「保險」兩種特色的保單。
保戶繳交的保費,會先被收取保險公司的營運費用(行政費、業務傭金等),之後再拿一部份的錢,購買相應的保險(例如:壽險)。
最後剩下的錢,才會被拿去購買相關標投資標的(例如:基金、ETF)。
保險公司會將你的保費扣除剩下的錢再拿去投資。投資完後會再扣一筆相關費用,最後才是你保單的最終帳戶價值。
通常投資型保顯,都會以下方名稱去販售:
- xxx 變額年金險
- xxx 萬能險
- xxx 變額萬能壽險
「變額」的意思,是指保戶投進的「本金」會變動,不保證本金正常歸回。
當投資成功時,本金會變多;投資失敗時,本金會變少。
「萬能」是指保單可以透過彈性繳費的方式,選擇「定期繳費」或「不定期繳費」。
後記
我最初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,單純是覺得自己對於保險觀念缺乏。
因此,希望透過撰寫此文,回答「保險是什麼?」以及「如何買對保險?」
讓自己除了工作之餘,能夠對於「保險」有正確的認識與安排。
為了完整詳細的回答這些問題,我花費了約 5 個月的期間,仔細研讀相關文章與書籍。
期間,自己也拜讀了《平民保險王》這本良心著作,一次系統性的教導我相關知識。
經過統整後,我發現保險真的不難,我們只要秉持「救急不救窮」與「保大不保小」兩觀念。
就能在五花八門的保單中,找出真正重要且有足夠保障的險種。
但遺憾的事,我也發現部分保險業務員,比起保戶的保障是否足夠,他們更關心自己能夠賺夠錢。
因此,他們會不斷灌輸你「保險可以回本」、「把保險當成一種投資」等錯誤觀念。
原本好好的保險業務員,做到最後成為了「投資理財顧問」。
讓你花費大把的金錢,最後落得「人」、「財」兩輸的地步。
在保險市場中,其實最需要購買保險的人,是「次貧階級」的人們。
他們還不到低收入戶,但也需要汲汲營營努力工作,才能勉強維持家中收入。
對於這類人們,他需要的只是「保費低」、保障高」的消耗型保單。
讓他們透過少少的花費,讓自己避免因為一場意外,導致不可逆的一連串骨牌效應。
但作為一個保險業務員,如果仍販售他們「投資單」、「儲蓄型」等保單。
真的只能以一句話形容:沒有良心。
2022 年《現代保險》 3 月月刊的標題是:《重返兆元規模,投資型保費占五成五》
文章中指出,在國人 1 兆 480 億的保費中,投資型保單佔了 5774 億元。
由此數據可知,我們離理想的保險環境,還有一段非常遠的路要走。
話雖如此,但我在研究保險相關資訊的過程中,仍然能發現社會上也有一群人,正在努力提倡正確的保險觀念。
例如《平民保險王》作者 劉鳳和 大哥、《淺談保險觀念》作者 林政華 等人。
他們將保險知識系統性的整理,撰寫成一本簡單易懂的保險入門書籍。
此外,我在研究保單問題時,也在 MY83 保險網 討論區中,獲得許多熱心、專業的解答。
因此,各位不須對保險的想像太過單一。
只要你用心尋找,一定能找到熱心又有良心的保險業務員。
希望這篇文章,能幫助你建立正確的保險觀念,並讓我們將保險,變成真正幫助自己的金融商品。
補充:保險如何運作?
回歸本質,保險終究是一個商業活動,本質就是追求利潤。
如果想對保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,我們要問的是:
「所以保險公司提供的金錢援助,到底從哪裡來?」
保險的運作機制,是讓具有相同風險的保戶,透過整合資金,確保真正受損的少數的人能獲得補償。
當你簽署一份保險協議,並支付自己的保險費用。
你就是將自己的錢,丟進一個共同的保險「資金池」中。
什麼是資金池
「資金池」就是把資金匯集到一起,形成一個像蓄水池一樣的空間。
如同蓄水池發揮的儲蓄作用,資金池通過適當控制資金的流入與流出,讓聚集的資金發揮更大用處。
當有某人因為意外遭受損害,保險公司就會將池中的資金拿來使用,確保對方受到應有的保障。
同理,作為保戶的你一樣受用。
在此大方向下,我們可以將再保險細分成四種原理:
資金集中
保險是透過多數人合作將資金集結,消化風險發生所造成的損失。
例如,某人每個月存 2 萬,10 年下來他共存了240萬。
當 10 年後的某一天,他忽然罹患罕見疾病、遭遇嚴重意外事故。
他可能一夕之間,就必須將 240 萬元的積蓄,全部用來支付醫療費用。
但若是有 1000 個人共同存錢,每個月只要存 2000 元,只需要 1 年就能存 120 萬元。
這 1000 人中,若有其中一位發生重大事故,一年的存款就足以補償遭遇風險的損失。
大數法則
保險最基礎的理論基礎,就是「大數法則」。
在樣本數少的情況下,單一事件發生的機率難以掌握,但若將樣本數放大,就能得出一個接近的機率。
以擲骰子為例,擲 3 次出現 「1」的次數,與擲 1000 次出現「1」的次數相比,後者更容易推估。
因為在大數法則的現象下,數量越大出現 1 的機率越接近於 1/6 。
同理,保險就是把單一個人遭遇風險的不確定性,轉變成多數人可預估風險損失的確定性。
每一種保險背後代表一種可被計算的災害,保險公司就是以相關數據,作為保險的獲利根基。
差異收費
由於保險的基礎在於大數法則,因此保險公司為了確保機率的穩定性,針對「極端值」進行不同的收費。
換句話說,保費的設計會根據每人不同的年紀、工作性質、體況等特性而有高低之分。
原則上死亡率高的保費費率高,職業等級風險高的保費費率高。
例如,6 歲小孩跟 70 歲老人的保費費率相比,後者就比較高。
工地工人與辦公室人員的保險費率相比,前者就比較高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
保險公司的本質,就是從保戶身上取得一定利潤。
因此,你所繳交的保費除了需要保障保戶們「群體的風險」,還包含了給保險公司的「利潤」。
我們以死亡險為例。
假如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,30 歲男性未來一年的死亡率是 1/100。
意思是每 100 位 30 歲男性中,就有一人會因為意外死亡。
如果死亡險承諾保戶,如果未來一年內,保戶不幸死亡,就會提供 10,000 元補償金,給亡者的受益人。
這時,保險公司需要取得 100 位 30 歲男性,並每位收取100元保費。
如此,此保險的所需支付的保障金,就是由這 100 位 30 歲男性支付。
換句話說,保險公司不需支付任何一分錢。
當然,上述案例是在保險公司沒賺錢的條件下成立,因此每人的保費一定會高於 100 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