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財務規劃攻略:如何開始進行個人理財

更新日期: 2023 年 2 月 21 日

談完政府提供的退休制度後,接著我們要來討論「個人理財」的部分。

你可能會問:「我靠政府的退休制度,應該就好了吧,還需要特別理財嗎?」

關於這個問題,就要思考政府退休制度的「可靠性」。

從勞保破產、國民年金破產等議題上,我們可以發現國家提供的退休保障,其實並非保證可靠。

此外,我們從現在到退休這段期間,少說也有 10 幾年的時間。

在這過程中,若由於政府財源不足或相關政策轉向,退休給付遭到刪減也是可能結果(例如:軍公教年金改革)。

套一句理財部落客 綠角 所說的話:

活在現代的人們,不要幻想有一個機構會永遠穩穩的,給你退休生活的保障,連國家都無法保證這點了。

當你了解到台灣退休制度的問題,並願意開始主動嘗試投資前。

我們需要先釐清自己,是不是有以下幾種錯誤觀念:

  • 以「短期投資」為主,對同一個投資標的持有時間,常常低於一年。
  • 喜歡聽信「理專」、「股市達人」推薦的商品,或是跟風當下市場熱賣的投資商品。
  • 「買入」與「賣出」交易次數過多,一年內更換投資標的太多次。

什麼是投資標的?

「投資標的」是金融商品的代稱。

例如股票、債券、貨幣或綜合性金融商品等等

上述三種,都是屬於「短期投資」都心態,希望透過「買低賣高」的原理,在很短期間內快速賺錢。

雖說聽起來非常有道理,但講白一點就是一種「賭徒心態」,天真認為自己透過「努力」,就能獲得「回報」。

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Eugene Fama ,在他的《效率市場理論》曾表示:

沒有人能真正準確預測未來股市及股價,無論任何方法,都只能做出「較佳的受過訓練的猜測」

此原則對一般投資如此,對於退休投資更應放在心上。

若希望自己未來的退休金,能獲得應有的市場報酬,「指數型投資」能夠最能滿足退休金的需求。

什麼是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?

一般來說,投資股市的方法有兩種:「主動投資」跟「被動投資」。

「主動投資」的中心思想認為,只要投資人本身努力研究投資訊息(新聞、財務報表、小道消息),就可以打敗大盤。

主動投資人認為,自己可以「預判」股票行情,知道進場(買股票)與出場(賣股票)的時機。

通常它的交易頻率非常高,希望在短期內透過買入、賣出賺取差價。

什麼是大盤?

大盤是股票的術語,用來描述台灣股市的整體表現。

為了更加精準的呈現股市現況,股票市場會以「加權股價指數」量化形容。

指數上升,代表總體的股票市值增值;指數下降,代表總體的股票市值減值。

「被動投資」則是相反的概念,他們認為不論多認真研究股市,仍然很難勝過大盤,

既然打不贏,就加入他們。被動投資者會傾向購買更多元的標的,降低股票損失的風險。

它的特點在於,買賣的頻率非常低,並長期持有大範圍的標的,此以獲得穩定的增長報酬。

若以「退休資金」作為投資目標,被動投資是更好的選擇。

什麼是指數股票型基金?

指數股票型基金(英文為 Exchange-Traded Fund,簡稱 ETF),是被動投資的主要工具。

從名稱來看,它具有以下三個特性:

  • 指數:追蹤某一種「指數」
  • 股票型:具有像股票一樣的特性,可以讓投資人自由購買
  • 基金:跟基金一樣,具有多元的投資組合

指數型股票基金,是根據某一個大盤指數作為購買依據,而不是透過基金經理人的主觀判斷。

此外,由於它不需要如同基金一樣,買入與賣出還要銀行進行幫忙。

而是直接在股票交易所買賣,因此手續費與管理費會低許多。

對於以低風險的退休作為投資目標的人來說。

我們可以透過長期「定期定額」的投資 ETF,避開選股失誤所需承擔的巨大風險。

雖然賺錢時不一定能大賺,但至少賠錢時一定比主動投資者少非常多。

對新手投資者來說,是非常重要且容易地投資觀念與方法。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