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人撞牆期|如何面對剛上班的學習壓力?
更新日期: 2022 年 5 月 20 日
對於一位沒有任何經驗的新鮮人,「學習力很強」這種特質在求職時特別容易被強調。
「我對這件事很有興趣、很想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」、「我非常有學習熱忱,願意重頭學起」等描述,會在每場面試中不斷出現。
身為過來人的我,當然也曾用過這些話術包裝自己,請求企業給我一些機會與肯定。
如今,進入職場已經滿兩週的自己,了解到新鮮人對於「學習」兩個字的認知,與企業的要求有著一定程度的落差。
其中,我認為「完整性」與「時間壓力」兩要素,是新鮮人在企業「學習」時,讓人最辛苦的兩大改變。
為什麼會有撞牆期?
過往當我們在學校讀書時,教授會在台上按照篇章「系統性」介紹概念與想法,並給予足夠的時間讓我們熟悉上課內容。
如果回家認真練習時,還是不太理解某些問題,也可以趁著空堂去詢問老師或助教,對方都會很樂意回應你的問題。
相反的,當我們到公司上班後,學習可能都是「碎片化」的工作項目,並且要求你在有限的時間下,能達到工作上的要求。
我以自己的工作日常舉例,今天上班時突現發現公司要我繳交一份報告。
在帶領我的前輩已經離職的情況下,我只能先查看他過去報告內容,然後以此類推拼湊出相關數字與資料。
同時,由於上午有其他問題纏身,因此我實際能夠製作報告的時間只有一個下午。
此外,我在撰寫相關資料時還發現報告中,有一張完全沒見過的報表,如以下顯示。

在時間壓力下,我勉強藉由相關資訊搜尋得出,這張統計圖表是由一個叫「Data Studio」的軟體製作而成。
然而,作為第一次接觸這個軟體的新手,我完全無法在這種條件下,對這個軟體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與練習。
最後,我藉由另一個比較簡單的軟體,勉強在下班前生出相關圖表與資料,成功繳交這一份報告。
你可能反問:「遇到不會的問題,為什麼不去問坐在旁邊的同事就好?」
以我的狀況來說,這份報告的每項資料我都是第一次看到。
換句話說,我其實整份報告都不會做,每一頁都是滿滿的問題與疑惑。
所以,如果我將自己全部的問題,都拿去詢問坐在身旁的同事,他可能需要花費整個下午,一項一項慢慢教導我。
你問:「為什麼公司要這樣折磨我們,難道就不能像學校手把手教學嗎?」
為什麼前輩無法完整交接工作?
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,分別是「公司的資源有限」與「交接前輩的知識詛咒」。
公司資源有限
第一點是公司的資源有限。每間公司的人力與工時都有一定的上限。
在這種條件限制下,多數公司都以「營利」作為選擇依據。
教育員工雖然也能帶來間接的長期利益,但若想要公司能保持穩定的收入來源,教育員工的時間通常不會太長。
這樣,才不會因為公司的長期利益(新人專業提升),間接導致短期利益的損失(即戰力員工去教育新人)
知識的詛咒
第二點,是交接前輩的知識詛咒。
當我們在某個領域專研一陣子後,就容易把一些專業知識視為理所當然,並且忘記當初自己學習時遇到的困難。
例如,大學裡學問很高的教授,他的教學方式可能對學生們奇差無比。
不是因為教授故意想害學生聽不懂,而是他已經把一些需要解釋的內容習慣性省略。
因為對他而言,這些都如同九九乘法表一樣基本。
同理,如果我們去向前輩詢問這些基本問題,對方可能會因此不諒解,覺得你程度太差連這種基本問題都要詢問。
以上就是新鮮人在職場「學習」時,需要面對最大的門檻與挑戰。
如何面對學習撞牆的狀況?
你問:「所以新鮮人遇到問題時,到底應該怎麼辦?」
若以我的經驗為例,當我遇到一個問題時,我會先嘗試上網 google 查詢相關資料,並且實際執行一輪後。
嘗試後,再帶著我原本的問題與解法,去詢問身旁的同事與前輩。
例如,我上週被要求修改 line@ 的資訊,完全沒碰過相關工具的我,也就胡亂 google 網路相關文章,並帶著自己對此工具的解讀詢問前輩的意見。
最後的結果,是我的解讀完全錯誤。
但由於我事先附上查詢的相關資料,就算完全沒抓到重點,也能讓人感受到你真心詢問的誠意。
最後,不得不說這種每天被「學習壓力」逼得前進的感覺,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壓力與緊張感,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這種環境。
不過,我認為我們也不需要在這過程中,不斷要求自己每次都要一次到位。
換個角度想,不求盡如人意,只求問心無愧。
當我們被學習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時,問問自己內心:「我是否已經盡力了」。
如果是肯定的回答,「做錯」或是「學不會」也不須沮喪或懊惱。
畢竟我們在每次勇敢面對挑戰的過程中,就是一種腳踏實地慢慢進步的累積。